
根据相关统计数据,我国每年被端上餐桌吃掉的鸡超过130亿只。
想吃鸡肉,在今天,并不算是件难事,然而,在几十年前的革命战争年代,一只鸡,却如金子般珍贵,甚至关乎到“政策路线”问题。
珍贵鸡骨
1943年,毛主席前往南泥湾视察。彼时驻扎在南泥湾的王震将军为招待毛主席,特意安排人烧了只鸡上桌。面对这难得的荤腥,毛主席一时间没有下筷。
吃鸡,总令毛主席感到不安,因为他不愿搞特殊化待遇。直到王震将军向他汇报“南泥湾战士们时不时也能吃上烧鸡”,他才肯动筷。
席罢,毛主席将桌上剩下的鸡骨头装兜里一起带走了。王震不解,主席向他解释道,鸡骨头带回去还能熬汤喝嘛。可以说,每一根鸡骨头,都彰显着毛主席的勤俭。
辣椒特权
毛主席作为中央的核心人物,每日需要他亲自处理的事务数不胜数,很是操劳辛苦,因而组织上安排负责后勤的同志时不时送只鸡给毛主席吃,但是毛主席吃的并不安心。
作为中国革命的掌舵人物,毛主席十分清楚陕北物质之贫瘠,自己能吃上鸡肉,可战士们呢?群众们呢?事实上,毛主席唯一心安理得的一点“特权”便是每顿饭上的辣椒。
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,毛主席可谓是无辣不欢。辣椒之于他,绝不只是简单的调味品。
人人平等
众所周知,我党向来强调“人人平等”,不搞旧社会的那套等级制度,官与民,将与兵,在地位上没有任何区别,大家一概平等相处。
长征时,彭老总还会把缴获的盐巴放进大锅里,让战士们一起尝尝咸味。可关于人人平等的真正含义,长期以来,却有一些认识不够深刻的党员干部弄不明白。
一次,陈云主持召开一场会议。会议上,有人偷偷借纸条的方式,向台上的陈云提了个问题:既然党组织讲究人人平等,为什么毛主席能吃上鸡,我们却不能?
提问的人用了一张小纸条发问,可见提问者心里也十分清楚,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虽然是小事,但却如一根细小的毒针,一旦回答不好,这根毒针就将戳破一个虚幻的“谎言”,将所谓人人平等、官民平等的“真相”揭露出来。
换言之,毛主席吃鸡这件小事,一点也不小!甚至关乎组织的宣传政策是否属实,是否滑向了特权主义深渊等种种问题。
陈云对这一问题的尖锐性十分敏感,但他没有置之不理、选择避讳,因为他心里清楚,党一直奉行着人人平等的政策,毛主席更不会拥有所谓的“特权”。
陈云坦然自若,对着台下的同志,念了一遍纸条上的问题。正当台下发出一阵阵嗡嗡的议论声时,陈云向大家解释道:
“毛主席是总有鸡吃,但这并不是他本人要求,也不是他本人愿意的。毛主席也希望和我们大家过着一样的日子,但是同志们应该明白,主席的身体健康对中国革命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?所以,哪怕主席不愿吃鸡,党中央也得下命令让他吃。就和我们每一个革命同志身上背负的任务一样,毛主席要吃鸡也是一种革命任务。”
陈云解释完后,会场内响起一片掌声。
许多对党的理论政策理解不够深刻的干部同志也渐渐明白,所谓“人人平等”并非是绝对的、呆板的、教条的宣传政策,它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,应考虑具体的实际情况,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人身上肩负的任务,进行具体考量,否则就要落入绝对平等化的无底深渊中。
